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关键字:
  •  

 

详细信息

高产玉米田的施肥技巧

日期:2013年2月4日 11:41

高产玉米田的施肥技巧

据试验,玉米形成100千克子粒,需吸收氮2.57千克,五氧化二磷0.86千克,氧化钾2.14千克。照此计算,亩产600千克玉米的高产田,需吸收氮15.5千克、五氧化二磷5.5千克,氧化钾13.0千克。通常施肥既要考虑玉米的吸收量,又要考虑培肥地力,施肥量往往要高于吸收量。

玉米施肥比较复杂,一般应充分考虑玉米耕作制度、土壤肥力、产量水平、品种、气候条件等综合因素,以确定肥料的合理配比,有目的的施肥。栽培制度与施肥的相关性较为密切,对施肥量和施肥时期等有特殊要求。

亩产600千克春玉米,应亩施有机肥3000~4000千克,施磷酸二铵15千克,尿素20千克,硫酸钾20千克,氮、磷、钾的比例为1:0.7:0.9。有机肥、全部磷、钾肥和70%氮素化肥,可一次性作基肥施入。另30%氮素化肥于玉米10片叶展开时追施,施肥位置在苗侧15厘米,深15厘米。玉米拔节期后,出现叶片变浅时,还应及早追肥,玉米亩产600千克的追肥量不应低于尿素30千克。

麦田套种夏玉米高产田,基肥一般应亩施有机肥4000千克。化肥提倡配方施肥,需亩施碳酸氢铵5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或颗粒磷肥30千克,最好秋施(施于小麦)。小麦播种时也可另加施磷酸二铵12.5千克,玉米施种肥磷酸二铵12.5千克。玉米追三次肥,苗肥于5月20日前后(黄淮地区)亩追尿素10~12.5千克。穗肥于6月下旬进行,每亩施尿素25~30千克,或碳酸氢铵60~70千克。粒肥于7月中旬进行,亩追尿素10~15千克,或碳酸氢铵30~40千克。

夏直播玉米高产田施肥量同于玉米的吸收量。基肥一般为亩施有机肥3000~4000千克。夏玉米施用种肥,有利于培育壮苗,一般可增产5%~10%。种肥以氮、磷、钾化肥为主,可适量配施微肥。尿素作种肥每亩不宜超过5千克。追肥一般分三次进行,即苗肥、穗肥和粒肥。苗肥于定苗后至拔节前进行,没有施种肥的要早追苗肥。穗肥应重施,施用适期为大喇叭口期,此期若缺肥,则减产严重,施肥量为施肥总量的50%左右,条施于行测20厘米处,施后覆土。粒肥要轻施。玉米授粉后还要吸收氮素总量的22%,磷素总量的42%,钾素则不再吸收。因此,粒肥以氮、磷肥配合施用为佳,一般施肥量占总施肥量的10%左右。每次追肥后均应浇水。

优质专用玉米高产田施肥,要求有机肥和氮、磷、钾、锌肥配合施用,原则上以促到底。基肥:亩施优质有机肥2000~3000千克,过磷酸钙40~50千克。种肥:亩施碳酸氢铵18千克,肥料在距种子4~5厘米的地方条施或穴施。追肥:多分拔节肥和抽雄肥。拔节期(7叶展开)占全生育期施氮总量的60%,可亩施尿素20千克左右;抽雄肥(11叶展开)占全生育期施氮总量的20%,可亩施尿素6千克左右。缺锌地块,可采用硫酸锌拌种,拔节期可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缺锌或锌过量的影响

玉米幼苗缺锌(出苗10天左右)时表现新生叶的叶脉间失绿,呈淡黄或白色,叶片基部2/3处尤为明显,故称“白苗病”,叶鞘呈紫色,幼苗基部变粗,植株变矮。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缺锌表现叶脉间失绿,形成淡黄色或淡绿色相同条纹,严重时叶上出现棕褐色环死斑,使抽雄、吐丝延迟,果穗秃顶或缺粒。在土壤含有机质少,PH值大于6.5,碳酸钙含量高的土壤或土壤湿度太大,地温低时,如锌供应不足,易出现缺锌现象。若锌肥施用过多,玉米也会出现锌中毒,症状为叶片失绿,幼叶黄化,进而产生赤褐色斑点,严重时完全枯死。

在玉米的一生中,全株、叶片、叶鞘和茎秆中锌的含量呈前期高、中期低、后期又高的变化趋势,在各器官中以雌穗含锌最高,其次为叶片和叶鞘。玉米对锌的累积吸收量随生育时期逐渐增加,至蜡熟期最高,平均每亩吸收锌33.43克。苗期每亩吸收2.2克,占总吸收量的6.6%,拔节到抽丝期每亩吸收18.9克,占总吸收量的56.6%,吐丝到成熟每亩吸收12.1克,占总吸收量的36.8%。玉米一生中吸收锌的强度有两个峰值,即在大喇叭口和成熟期。

目前我国许多玉米产区,玉米缺锌症状已经大面积出现,因此应重视玉米对锌肥的施用,推广平衡施肥,施用玉米专用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所属类别: 农化宣传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