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有这样专注于企业文化的民营企业,就觉得随州的经济发展有希望。我希望能用工业的理念来发展随州的文化产业,就动员湖北茂盛生物公司的董事长周义新去山西看看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路上,他跟我讲要参加中国人民大学的MBA研修中心的学习,说看了山西就要赶到山东的潍坊党校听课。当我听说一个企业拿数万元的成本安排十余人去听两天的哲学课,顿时有了去听一听的想法。当然受到了他的欢迎,于是有了这趟寻找觉悟的旅程。
没有去过潍坊市,但对潍坊的印象特别好,就觉得那是一个特别有梦想的城市,随便哪座城市都有放风筝的历史,但唯有这座城市却把自己的风筝放到了世界的高度,让自己的城市成了世界的风筝之都。有那么多的历史典籍说炎帝神农生在随州,我们应该有比潍坊人更强的自信,建“世界华人谒祖圣地”。
走进潍坊,车上的导航没升级,一下导到了潍坊党校的老校区。有人很热情地讲新校区怎么怎么走。我们一行有了机会看潍坊的市容市貌,就感到这城市不在大与小,就在管理。随州绝对能管理好自己的城市,就看决心有多大。为迎接全国卫生城市检查,随州曾经有过那么美好的几天。能有一天出现,就能做到一年。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累积,用引导和强制来创建集体的人格。看到潍坊的整洁,就觉得随州能够和这座城市一样整洁。城市文化就是让每一个市民享受到城市的便利和服务,同时也受到城市规范的约束。这就是一个引导和强制的问题,让一天成为长久,引导随州全体民众建立城市意识,用强制的手段把这种意识逐步培养成习惯。
走了一段路程,仍没见潍坊人所指引的路标,害怕走错了。就停车问路,一个人详细地说,路上还有行人围上来帮腔。就想到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是东方文化的发源地。普通民众是否心里想着别人出门在外,尽可能地给人家提供方便,这是一种内心深处的爱和善良。其实这就是文化!不抓文化建设的招商引资,不可能引来真正的大商、儒商。什么叫觉悟,我觉得就是觉察思索、明白开窍。人人都是招商环境,这句话就是引导一座城市的市民内心深处累积爱与善良。
我曾就随州的发展向有关领导建议,人有任督二脉,“工业兴市”是随州发展的任脉,任脉在人体的正面,是主血之脉;文化建设是随州发展的督脉,督脉在人体的背面,是主气之脉。任督二脉通则百脉通,则筋骨强健。
始建于1977年的宜昌地区化工厂,是湖北宜化集团的前身。通过四年建设,一个年产仅1万吨合成氨的小氮肥厂于1981年竣工投产。随州化肥厂1967年始建,当时年产4万吨合成氨,是宜化的四倍。宜昌化肥厂逐步发展成为宜化集团,2009年,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评选的中国企业500强权威发布,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荣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19名,中国制造企业500强第112名,中国效益200佳第141名,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第5名。总资产450亿,从业人员6万多人。随州化肥厂经过多年的艰难,我亲眼看到它渐渐衰败,最后叹息一声关闭了。
今年春天,在省委党校学习,和湖北省经委的一个领导同学,他告诉我:当年他在省纺织厅工作,湖北省纺织行业最有希望上市的就是随州的铁树集团,产品有环锭纺纱、气流纺纱、重磅牛仔布、产业用布、服装帆布和牛仔服装六大生产系列,纱布有40多个品种,眼装有100多个品种,多个品种获部优省优。男士休闲牛仔服和铁树商标获95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金奖,产品远销美、英、法、德、荷、日、韩等19个国家和地区。铁树集团这样大型国有企业,有员工5000余名,一度年生产总值达1.6亿元,年创利税2300余万元。这样一个当时辉煌和令随州骄傲的企业,曾经的创造出“随州速度”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倒闭了。因为破产安置问题,职工多次堵路,成为政府头痛的事。而当时湖北省纺织行业最不看好的“美尔雅”上市了。
这两个大厂的倒闭,也许可以找出技术、发展、腐败等很多原因,但我觉得这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深层的应该是一个文化问题,当然不能只从企业方面去找,党政决策者更应该站在另一个高度吸取教训。我有亲人在这两个工厂上班,每每看到自己的亲人临到老还在到处找地方打工时,内心就隐隐作痛。也常常思索随州企业做不起来的原因,我们对利益的思考太强烈,也精致,但我们对企业家的内心需求关注太少。或者说,随州如果没有内心强大的企业家,今后的发展最多是多出几个富裕户。一座城市没有精神贵族组成的企业家群体,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肯定是有问题的。
潍坊的两个细节引起自己的思考,觉察家乡发展的缺失,就是一种觉悟的过程。如果把内在文化建设和招商引资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我们的发展可能更快一些。我甚至觉得,随州目前文化建设更为迫切,看一看随州街上那么多百万元以上的豪华轿车,就知道随州今天并不缺少创业的资本,缺的是创造的激情。而培养这种激情绝对不是利益,应当是文化!当然我们要思考资本的本质,其实,给资本以利益,本身就是文化。企业真正做大最重要的元素不一定是利益,只有小商小贩最追求一分一毫的利益,真正能让自己成为企业家的人,追求利益的背后一定是生命的价值。
潍坊党校新校区离市区很远,两次指路都没错。这是一个有七八百亩之大的党校,周义新很是诧异,一个地级市党校搞这么大?我说: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是干部的思想。潍坊人要用这么大的地方来承接外来的思想,一座城市能容纳许多许多的思想,发展就一定很好。
走进课堂,台上的背景是中国农资行业百企千人智慧大讲堂,下面是中国农资MBA同学联谊大会。给我们讲课的老师是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果宁法师,他是赵朴初的弟子。我感到这人中国文化的修为很深厚,他认为中国的佛学就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他说佛家是用道家的心去做儒家的事,这一句话让我一下明白了什么是佛。他针对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问题讲生命的价值,他反复说每个人都是佛,进入佛的境界就是读道家儒家的经典。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要一个和尚在党校来讲,作为一个文化人,暗自悲哀,我和我的同事们在干什么?我这话不是说果宁法师讲得不好,而恰恰是他的学养深厚,让我们一群炎黄子孙汗颜。炎黄文化说到底就是农耕文化,是指导我们怎么做人做事的文化,做人做事是红尘中事,却要红尘外的人来指点。
他知道听课的人都是做农资肥料的人,就说自己和大家是同行。只不过自己是做心灵的肥料,为人的心灵提供营养。随州的复合肥生产厂家有近二十家,超过十万吨的厂家最少有四家以上。严格意义上说,超过十万吨的厂家就已经具备做大做强的基础。如果只是为了求利,他可能永远也做不大做不强。求利不需要做大做强,随便克扣一个含量,就可以获利。做大做强的根本是企业家内心的一种追求,他追求内心的安宁就不会去做欺诈农民的事,就会去做品牌,而做品牌却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支撑企业家跨越这个艰难过程一个最重要元素就是文化。
翌日,周义新宴请中国人民大学的MBA研修中心的老师,要我作陪。MBA是培养工商管理硕士代名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培养的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工商管理硕士是普遍认为是进入管理阶层的一块垫脚石。和中国人民大学的MBA研修中心的罗主任坐在一起,罗主任说:“周总怎么把领导也弄来了?”
我说:“中国人大MBA研修中心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此话怎讲?”罗主任有些好奇。
“这次听课才知道,贵中心先后办了十个班,有一千多人,这一千多人应该就是中国未来农资工业的精英。这不是说参加学习就能成为农资企业家,但我可以肯定地说,善于学习的人肯定能够成长,能够成长的人,才有成为中国农资企业家的可能。”
罗主任接过我的话:“领导说的是,我们确实这么想的,中国农资行业最需要的是文化。”
我和农资行业有很深的交往,随州这个行业的许多老板都是我的朋友或相识,我知道进入农资这个行业的资金和技术门槛不高,有运气的人随便投一点机,少一个两个含量,逃避监督就可以赚到钱成为老板,老板起步时有原罪,不要追查这种原罪,我觉得国有企业也有原罪,解放后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就是国有企业起步的原罪,只不过那是国家行为。
我晓得走进人大MBA的门槛很高,舍得花这么多钱来读书的人,一定是愿意进步的老板。周义新上学之前曾咨询过我,我觉得这是他人生成长的一次重要机遇,周总说在他的朋友中,只有我这么支持他上学。这些老板能从课堂获得文化,用佛家的一句话说,顿悟成佛,也许就是老板自己生命的另一个境界的开始。相关的管理部门觉得这些农资老板做这个行业,做大做小与政府没有什么联系。因为国家农资产品的增值税减免,所以就很少主动去关心这些企业的成长。在他们看来,随州的经济发展,这些肥老板,有他们不多,无他们不少,随州这种自生自灭农资生产企业环境,即使随州有十个“宜昌化肥厂”,我敢断言也成不了“宜化集团”。
我借这个机会邀中国人民大学的MBA研修中心的老师把这样的活动办到随州去,周义新是政协常委,他是随州企业中很关心企业文化的人,他今年的提案就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周总见我发出邀请马上说:自己愿意资助这种活动。
说实话,文化绝不是一次两次活动就能够明显见效的事。就说我这次的觉悟之旅,觉察到什么,领悟到什么,明白了什么,也许有许多的觉悟,也许什么也没有。其实真正的觉悟就是一种修炼,这种修炼应该时时刻刻进行着,内心深处有那么一种强烈的渴望,作为自己生命品质和质量提升的一种唯一方式,才可能获得生命的幸福。其实真正的老板是有品位的,老板的“闆”字繁写就是内在有“品”,今天汉字简化,让老板没有了品味。这就是说,我们随州企业家的人生应该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去,从那里可以寻到生命的品味。
当随州的企业经营者找到了生命的品味,随州的经济发展就一定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