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义新,男,42周岁,中共党员,现任湖北茂盛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他于1991年大学毕业,同年9月参加工作,历任随州市洪磷化工集团公司销售科会计、湖北洪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经理、湖北新洪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武大光子科技有限公司监事及随州市大地化工有限公司董事和常务副总经理。2009年3月开始自己创业,组建了湖北茂盛生物有限公司和湖北金正大肥业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长、总经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他怀着一颗“倾情三农,回报社会”的拳拳之心,主动走出去学习考察同行业的先进经验,积极推进技术革新和团队建设,使企业步入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道。公司曾多次被质量部门授予“打假扶优重点保护企业”、全国肥料交易会“推介产品”、中原肥料双交会“放心肥料”、杨凌农博会后稷金像奖金奖、农业行业100强质量信誉双保障产品等荣誉称号;个人先后被评为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民营企业家。
一、朴实为农,质量先行
2009年3月,周义新积极投身于化肥事业,怀着对农业、农民的深厚感情,创建了湖北茂盛生物有限公司和湖北金正大肥业有限公司,从而踏上了“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谋发展”的振兴之路。从两个公司落地起,周义新就以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和优质服务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他反复强调,我们决不能以牺牲企业信誉和质量来迎合市场需求,获得短期效益。农民种田真的不容易,辛辛苦苦劳作一年,靠的都是地里的收成。所以我们一定要严把产品质量关,一定要对得起我们的衣食父母。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们始终把企业的质量价值观真正变成全体员工的共识与行为规范,建立起强有力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对产品质量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检验和控制,把好原材料入厂关、半成品生产关、成品出厂关,确保出厂产品质量,并将成品储存、运输和在市场上的销售等环节也纳入了产品质量的管理范畴。在处理产量与质量的关系上,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决不以牺牲质量来换取产量。过硬的质量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在国家、省、市、县四级多次抽查中,他们的产品合格率稳定在100%,在市场上被广大农民誉为“丰收肥”、“放心肥”。
他们还成立了农化服务队,开通了800免费服务电话,长年深入田间地头,义务为农民测土配方,指导科学合理施肥,教授识别真假化肥,力求做到只要有茂盛生物产品的地方就有茂盛生物的服务。目前,公司已建设起独立完整、运行高效的产供销系统,攀高结贵,加强与中化、中农等大型企业合作,产品销往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不到两年时间,公司产销量就达10万多吨,销售收入2亿多元。
二、大胆创新,节能减排
周义新在化肥行业摸爬滚打近20年,主动融入生态、环保意识,把加强环保治理、打造绿色化工企业作为茂盛生物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他想方设法采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并在财力和人力上大手笔投入。近两年,他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对多项重大节能减排项目进行了技术改造。针对传统复合肥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逐步暴露出能耗高、效能低的弊端,他总是积极想办法,集思广益,在广泛引用新技术、新材料的同时,充分发挥企业群团组织作用,带领大家开展小改革、小创造、小发明、小建议、小革新等“五小”活动,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的双赢,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009年6月,通过对蒸汽锅炉原省煤器改造为过热加热器后,节能效果达30%以上,以前吨肥耗煤11公斤,改造后吨肥耗煤7﹒7公斤,按年产10万吨产量计算,年节约用煤330多吨,节约成本56万元。去年底,对原土烧炉改造成链排式节能热风炉后,使原来烧白煤改为烧烟煤,吨煤差价1000多元,按年用煤量400吨计算,一年降低成本80多万元。今年初,又在企业用电设备上安装了变频器,消除了“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吨肥耗电下降了2.2元,年节约成本20多万元。仅此三项年可节约成本160多万元。
他远没有满足这些小改小革上,在原复合肥生产工艺上大胆改革,引进国际领先、国内首创的氨酸法造粒技术,产品无毒、无污染,在中南地区也屈指可数。氨酸法造粒工艺的最主要优势就是节能高效。按年产10万吨算,氨酸法造粒比团粒法造粒每小时少用1吨蒸汽,年可节约成本30万元;年节煤1800吨,节约成本144万元;节电144万度,年节约100多万元。同时,团粒法造粒成球率一般在35%~60%之间,且产品与返料的质量比一般在1:2.5~4,不仅影响产品质量,而且系统设备负荷过重,严重时会导致设备负荷跳停,致使全线停产。而氨酸法造粒成球率能达到80%~90%,产品与系统的返料质量比为1:1~1.5,大大减少系统负荷,节约电能。另外,氨酸法造粒工艺生产的化肥总养分含量高,可制造出含硫的肥料,能够按照客商的要求生产一些特殊的肥种,例如含硫量达13%的橡胶树专用肥,深受国内外客户的喜爱。
三、以人为本,回馈社会
周义新认为,要想让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在各自的岗位充分发挥潜能,实现自我价值,除了做到任人唯贤,还要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关心员工生活,稳固员工家庭后盾,营造“温馨之家”的企业氛围,共享“和谐家园”的温暖阳光。公司大力构建团队及和谐企业文化,先后与深圳中旭教育集团、聚成教育集团联合,对企业团队和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指导。确立企业精神和文化建设目标,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把培训当成员工的最大的福利,让企业充满了生机。广纳贤才,积极引进工商管理硕士、高级工程师、策划师、会计师等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为党组织安“家”,他主动要求将非公有制经济联合党支部设在公司,“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落到实处,省委组织部领导现场视察时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十分注重群团组织建设,成立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并扎实开展“创优争先”活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了公司上下一盘棋、同心协力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用文化打造团队,用人格提高魅力。他在企业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员工工作条件,提高生活水平,今年对员工薪资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对中层干部和销售人员购车给予一定补贴,全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并成为住房公积金扩面单位之一。目前,他们正朝着“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奋力迈进。
在一个高度发展的经济社会中,回报社会突显企业社会责任,周义新一向把承担责任、回报社会作为企业的最高使命。两年来,他致力于各种公益事业,通过捐款助农、结对共建、修建乡村公路等,积极回报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他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全身心投入到工业强市、工业强县上来,赞助随州电视台新闻播出三年,资助东方文化论坛成立了“随州市企业文化研究中心”,并与随州日报社联合开展头条新闻赛活动。同时利用河南卫视、农资导报等新闻媒体广为宣传。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送政策、送化肥、送文化、送科技下乡活动,现场发放宣传资料,免费农技咨询服务,他们多次赴武汉、郑州、安徽等地参加肥料交易会,并发起产品宣传攻势,提升了企业形象,扩大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周义新心怀大爱,在企业起步阶段刚刚有点效益时,就向支援国家南水北调的丹江口水库移民捐赠化肥20多吨,与所在地村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解决劳动力就业500多人,并捐款6万余元修路,受到当地父老乡亲的交口称赞。
四、勇立潮头,永不止步
周义新表示,传统的用肥理念与施肥方法已不再适应目前农业形势的需要,新型肥料在以后的农业发展过程中显得日益重要。他们结合实际,致力于微生物学研究及各种专用型、功能型复合肥的研制,成功开发了高浓度复合肥、生物有机肥、BB肥等新型、绿色、无公害肥料。
他通过不懈的努力,争取的“30万吨生物肥项目”,是在国家知名微生物专家的指导下,由他亲自牵头,在研发生产“晨耕”、“春牛”、“曾候乙”、“武胜关”、“谱华章”等品牌复合肥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利用生物新技术,将“学、科、研”有机结合,并经过多方面的技术创新而取得的,摆脱了在低端产品上徘徊的局面。该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目前土建工程、厂房、库房及环保设施设备基础建设已经铺开,后续的设备安装、水电配套及调试均作好了充分准备,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同时,他注重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站在科学技术前沿,在随州经济开发区化工工业园新征土地136亩,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一批知名院校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正准备联合开发烷氧基硅烷等精细化工项目。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一个企业领导者不仅要有“大仁大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社会责任感,更要有勇立潮头的开拓精神。周义新做的是服务“三农”的事业,而农业、农村、农民是我国的根本,强大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他勇往直前。面对未来,他充满了信心:2011年,销售各种复合肥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到“十二五”期末,产能将达到80-100万吨,产值过20亿元。